当前位置: 首页 / 常见问题 / 检测小知识 /

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检测方法及检测要点

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检测方法及检测要点
2025.07.22
|
作者:中钢国检
|
在手机上查看
问题详细描述

问题回复:

在材料科学的广阔领域中,玻璃化转变温度作为一个关键参数,对理解和评估材料的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它标志着非晶态材料从玻璃态向高弹态的转变温度,这一转变过程不仅涉及材料内部分子运动状态的变化,还深刻影响着材料的宏观性能,如力学性能、热稳定性、加工工艺性等。准确检测玻璃化温度,对于材料的研发、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。

 

01

 

一、什么是玻璃化转变温度

玻璃化温度是指非晶态聚合物或部分结晶聚合物的非晶区域,从硬而相对脆性的玻璃态向高弹态或黏流态转变时所对应的温度。

 

玻璃化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极为显著。在低于玻璃化温度的环境中,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刚性,适合用于需要保持形状和强度的应用场景,如结构材料、电子封装材料等。然而,当温度接近或超过玻璃化温度时,材料的力学性能会发生明显变化,模量降低、变形能力增强,可能导致材料的尺寸精度下降、力学强度减弱。因此,了解材料的玻璃化温度,有助于合理选择材料、优化材料的使用条件,确保材料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满足性能要求。

 

二、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检测方法

目前,检测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方法丰富多样,每种方法各有其独特的原理与适用场景。其中热分析法是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,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(DSC)、热机械分析法(TMA)、动态力学分析(DMA)等。其中,DSC应用尤为广泛,下面我们就结合标准GB/T 19446.2-2004,来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(DSC)对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。

 

(一)差示扫描量热法(DSC)检测原理

差示扫描量热法是一种基于热效应测量的技术,基于在程序设定的控温条件下,测试待测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能量差与温度的关系,进而得到待测物质吸热或放热速率和温度的曲线,即 DSC 曲线,以此分析被测物质的热性能。在玻璃化转变过程中,材料的比热容发生变化,DSC 曲线会出现基线偏移。当温度升高至玻璃化温度时,样品吸收的热量增加,DSC 曲线呈现出一个台阶状的变化,通过分析曲线的特征,可以确定玻璃化温度。

 

(二)差示扫描量热法(DSC)检测步骤

以 GB/T 19466.2 - 2004为依据,DSC 测试的典型程序如下:

1、试验准备

仪器选择 :选用灵敏度和精度较高的差示扫描量热仪,仪器应具备良好的温度控制和信号采集系统,确保能够准确测量样品的热流变化。

 

材料准备 :取适量具有代表性的试样,置于干燥清洁的环境中,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或吸潮。使用高精度天平称量试样,准确称取 5mg 至 20mg 的试样,精确到 0.1mg。对于半结晶材料,尽量取接近上限的试样量,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。

 

状态调节 :将试样放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状态调节,例如在温度为 23℃±2℃、相对湿度为 50%±10% 的环境中放置一定时间,使试样达到温度和湿度的平衡,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。

 

02

 

2、仪器校准

使用分析级的标准样品对仪器的温度轴进行校准,如采用标准的苯甲酸、三苯基磷等。将标准样品置于样品皿中,按照测试方法进行操作,记录标准样品的熔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等特征温度。

 

根据标准样品的已知特征温度,对仪器的温度读数进行校正,确保仪器的温度测量准确。同时,检查仪器的基线稳定性,确保基线平稳无漂移。

 

3、试验步骤

打开仪器:开启差示扫描量热仪,设置仪器参数,使用氮气(分析级)作为保护气体,流速设置为 50mL/min(允许误差±10%)。调节仪器的灵敏度,使记录器能够清晰地记录试样的热流变化。

 

放置试样:用镊子或戴手套将试样放在清洁的样品皿内,确保样品皿的底部平整,且皿和试样支持器之间接触良好。将装有试样的样品皿小心地放入仪器内,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试样或样品皿。

 

预热清洁:在开始升温操作之前,用氮气预先清洁 5min,以排除仪器内的杂质和水分,使仪器内部达到清洁状态。

 

第一次升温:以 20°C/min 的速率开始升温并记录,将试样皿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,通常需加热至高于预期玻璃化转变温度 50°C 左右。在此过程中,仪器会记录试样的热流变化曲线。

 

保持温度和骤冷:保持温度 5min,使试样在该温度下充分均匀。然后将温度骤冷到比预期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约 50°C,并保持温度 5min,以消除试样的热历史。

 

第二次升温:以 20°C/min 的速率进行第 2 次升温并记录,加热到比外推终止温度 Tg 高约 30°C。在此过程中,记录试样的热流变化曲线,观察玻璃化转变温度对应的特征点。

 

冷却与检查 :将仪器冷却到室温,取出试样皿,观察试样皿是否变形或试样是否溢出。重新称量皿和试样,精确到 ±0.1mg。如有任何质量损失,应怀疑发生了化学变化,打开皿并检查试样,若试样已降解,舍弃此试验结果,选择较低的上限温度重新试验。

 

三、检测方法的选择与标准应用

不同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检测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,在选择检测方法时,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质、样品形态、测试目的以及测试精度要求等因素。对于大多数非晶聚合物和共混物,DSC 法是一种常用且可靠的检测方法,能够快速、准确地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;对于薄膜、橡胶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对力学性能变化敏感的材料,DMA 法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材料结构和性能信息;而对于对尺寸变化敏感的材料,TMA 法则是较为合适的选择。

 

在进行玻璃化转变温度检测时,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至关重要。目前关于玻璃化转变温度检测有一系列的相关标准,这些标准详细规定了检测方法的原理、操作步骤、仪器要求、数据处理以及结果报告等内容,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、可比性和可靠性。在实际检测过程中,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,能够有效减少测试误差,提高检测质量。

 

03

 

四、结语

玻璃化转变温度作为材料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,其准确检测对于材料的研究、开发和应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。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多种检测方法,结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,能够精确测定材料的玻璃化温度,为材料的性能评估、质量控制以及加工工艺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。在实际操作中,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,严格控制测试条件,是获得准确可靠检测结果的关键。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,玻璃化温度检测技术也将不断完善和创新,为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更加精准的技术保障。

相关服务

中钢国检为您推荐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检测方法及检测要点。我们将将随时为你解答关于产品和服务的疑问,同时你还可以了解检测小知识其它信息或浏览常见问题。

提交您的问题,中钢国检工程师将为您提供专业解答
对服务还有疑问?
与技术工程师在线沟通
中钢国检联系电话
400-7878-588
建筑绝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因其优异的绝热性能、机械强度及防潮特性,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、屋顶等部位的保温层。检测的核心目的在于验证其物理性能、化学稳定性及功能性指标,例如通过表观芯密度、压缩强度和拉伸强度测试评估材料的承重能力与结构稳定性;通过尺寸稳定性、吸水率及水蒸气渗透率检测,确认材料在不同环境
防腐层作为埋地钢管的第一道防护屏障,其性能直接影响管道的安全性。定期检测可及时识别破损点,避免局部腐蚀加剧导致泄漏风险。同时,检测数据能指导维护优先级,优化资源分配,降低突发事故的维修成本。例如,在油气输送领域,防腐层失效可能引发易燃易爆物质泄漏,检测可有效预防此类灾难性后果。
斜拉桥是常见的现代大跨度桥梁结构,其核心受力构件——高强钢丝拉索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桥梁的安全性与耐久性。热挤聚乙烯(HDPE)护套是拉索的关键防护层,通过热挤工艺紧密包裹高强钢丝,形成物理隔离屏障,抵御环境腐蚀、紫外线辐射及机械损伤。然而,长期服役过程中,拉索可能因材料老化、应力腐蚀或施工缺陷导致性能
公司新闻
查看更多
中铁十局山东铁工科技有限公司至中钢国检技术交流
2025.07.17
2025年7月16日,中铁十局山东铁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范顺勇,纪委书记韩文杰一行五人到访中钢国检开展技术交流活动。此次活动旨在加强行业内的沟通与合作,携手推动检测领域的技术革新与高质量发展。 活动伊始,中钢国检副主任刘桂森热情接待来访嘉宾,并陪同参观了金属所、无机所、有机所、化学所、特材所等
聚焦客户共赢,中钢国检营销赋能培训为高质量发展“双向提速”
2025.07.17
在中钢集团深化改革创新、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,中钢国检以“与客户共赢”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于7月14日至15日举办营销技能赋能培训,通过深度分析企业与客户的竞合关系,系统培养团队协同作战能力。公司100多位业务人员以线上形式全程参与,有利于形成中钢集团内部检测领域协同发
协同聚力启新程 共谱检测发展篇——中钢集团检测业务协同会议顺利召开
2025.07.14
2025年7月13日下午,中钢集团检测业务协同会议以 “现场+钉钉视频” 形式召开,中钢矿院、中钢洛耐院、中钢热能院、中钢制品院等单位围绕检测业务协同发展展开深度交流。此次会议旨在凝聚中钢集团内部合力,整合优势资源,推动检测业务提质增效,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 会议
欢迎与中钢国检取得联系,我们将为您提供满意答复。
为了保证您的委托可以快速受理,请认真填写在线委托单。
全国各省市办事驻点为您提供区域性高效服务。
帮助
联系中钢国检
  • 服务热线:400-7878-588
  • 联系电话:0371-6332 9332
  • 地址:河南·郑州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化工路172号
中钢国检
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| 豫ICP备09000825号-4
客服
微信
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
电话
400-7878-588
邮箱
info@cst.ac.cn
返回